新书坊 | 刘永济:《十四朝文学要略》(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2021年22期
本书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正是文学史学科的发轫期,属于较早的文学史专门著作。它采取了与当时通行的按时间顺序罗列重要作家和重大事件不同的写法,着重研究每一时段发生的重要文学现象,力图突破朝代框架,对每个重大问题进行前后连贯的深入分析,并辅以充分的材料说明。可以看作是文学史架构之下专题史研究。这具有独创性,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文学研究思路。
——编辑推荐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本书梳理了自上古时代的文学开始,直到隋朝,后来出版时定名为《十四朝文学要略》。共三卷二十余万字,是有系统的一部古代文学通史,对于上古至隋朝的重要的文学和文化现象都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是一部影响较大的中国文学史。
【作者简介】刘永济(1887一1966) ,我国现代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从近代著名词家况周颐(蕙风)、朱祖谋(彊邨)研习词学,历任东北大学教授、武汉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等。精于楚辞和《文心雕龙》研究,著有《十四朝文学要略》《文心雕龙校释》等。
目录
《十四朝文学要略》凡例
卷首 叙论
卷一 上古至秦
一 古代茫昧难征二 孔子删述之影响三 《诗经》为后世感化文学之祖四 春秋时诗学之盛五 纵横家为诗教之流变六 论著文之肇兴七 诸子文学之影响八 战代文学风气有三大宗主九 楚辞为赋家之祖十 嬴秦统一与文学
卷二 汉至隋
一 辞赋蔚蒸之因缘二 两京赋体之流别及其作家之比较三 赋家之旁衍四 汉乐府三声之消长五 两京当诗体穷变之会六 史体之大成及马、班之同异七 篇体变古之渐八 建安文学之殊尚九 魏晋之际论著文之盛况十 六朝诗学之流变十一 南北风谣特盛及乐声流徙之影响
附录 文体孳乳分合简表
刘永济先生学术年表(陈君)
源流周赡的通人之作——读刘永济先生《十四朝文学要略》(陈君)
精彩试读 源流周赡的通人之作
——读刘永济先生《十四朝文学要略》(节选)
陈 君刘永济先生治学既精且博,胸有全局,上下贯通,每寥寥数语即勾勒出中国文学的因循流变之迹,如论春秋诗学之盛,以当时学者述作引诗为证,云“汉代经师之传记,臣工之奏疏,犹有引诗证义之习,亦可见流风之远矣”,这对理解汉代文学的特点及其渊源有很大帮助。如论“诸子文学之影响”云:“楚汉辞赋,乃纵横之代变;魏晋名理,实名法之中兴;墨经精辨,导因明之先路;成相婉讽,范弹词之初型。”又如论战国文学,在刘勰强调“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文心雕龙·时序》)的基础上,还注意到秦地的文学,由此将当时文学分为齐、楚、秦三个地域流派:一曰齐风,代表有驺衍、驺奭,以理智为主,长于辨析推衍;二曰楚风,代表有屈原、荀卿,其后则有宋玉、唐勒、景差之流,以情感为主,长于敷陈讽喻;三曰秦风,代表有商鞅、吕不韦,其后则有李斯,以志意为主,长于指陈利害。而三地文学在时间上大致又是前后相承,这极便于读者把握战国文学的整体风貌。又如标举司马迁的不同流俗,尤见其可贵:“子长当举世竞于辞赋之时,独能宗经法圣,补艺拾遗,虽立体创例,间多疏略,固命世之奇杰矣。”作者深谙史体,论述中梳理线索与考辨史实并重,体例有些类似于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往往几句简明扼要的议论之后,附相关文献资料(小字)以为佐证,有时还加按语予以申说,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如考证“连珠”体的起源、苏李诗的真伪等等,在引用历代学者观点之外,作者皆提纲挈领,断以己见。又如中古时代论议之风盛行,凡汉末魏晋时期论体文所涉臧否人物、商榷礼制、驳难刑法、阐明乐理、品平文艺、箴砭时俗、研讨天文、辨析玄理诸端,及晋宋以后佛教影响论体文之诸命题如儒释道之异同优劣、形神之生灭变迁、果报之有无虚实等,作者皆综其条流,一一论列,鲜活生动地呈现出各自的时代风貌。
[明]张鹏绘《渊明醉归图》
相关往期回顾
新书坊 | 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新书坊 |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文案 | 田媛
微信编辑 | 张鹏
碎金书坊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类图书公共号
点击“阅读原文”,把好书带回家